農民對作物秸稈的利用有悠久的歷史,只是由于從前農業生產水平低、產量低,秸稈數量少,秸稈除少量用于墊圈、喂養牲畜,部分用于堆漚肥外,大部分都作燃料燒掉了。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,糧食產量大幅提高,秸稈數量也多,加之省柴節煤技術的推廣,燒煤和使用液化氣的普及,使農村中有大量富余秸稈。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,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,使秸稈的利用由原來的堆漚肥轉變為秸稈直接還田。廣大科技工作者對秸稈還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。秸稈還田有堆漚還田,過腹還田,直接還田等多種方式。
焚燒秸稈的危害:
很多大城市明令禁止燃燒秸稈,原因是因為燃燒秸稈所生成的氣體對大氣有極大地危害。
1、增加空氣中CO2的含量,其CO2的提高比例遠遠大于燃燒普通樹木的比例。
2、增加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,此顆粒物為白色粉末狀固體。
3、降低空氣的能見度,燃燒時秸稈生成大量的白色固體煙霧。由于固體極小,所以成粉末狀飄散,極其影響城市、高速公路、機場等地的能見度。
1998年四川雙流縣的農民燃燒秸稈,導致成都雙流機場數十個航班不能正常起降,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。
注:如果使用節能秸稈燃氣爐,即可大大降低秸稈燃燒對空氣的危害,并且相關規定是允許用秸稈燃氣爐來燃燒秸稈的。
還田的增產效果
把作物秸稈進行翻壓還田或覆蓋還田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。實行秸稈還田后一般都能增產10%以上,增產范圍在-4.8~83.4,平均增產15.7%。堅持常年秸稈還田,不但在培肥階段有明顯的增產作用,而且后效十分明顯,有持續的增產作用。
對農田生態環境的影響
⒈保墑和調控田間溫濕度
秸稈覆蓋地面,干旱期減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發量,保持了耕層蓄水量;雨季緩沖了大雨對土壤的侵蝕,減少了地面徑流,增加了耕層蓄水量。覆蓋秸稈隔離了陽光對土壤的直射,對土體與地表溫熱的交換起了調劑作用。
⒉抑制雜草
農田覆蓋秸稈有很好的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。秸稈覆蓋與除草劑配合,提高了除草劑的抑草效果。播麥后3天,每畝噴施750倍丁草胺乳油后蓋草,比單噴丁草胺處理,小麥生長后期每畝雜草減少12.4萬苗。
秸稈在建材領域的應用
秸稈是高效、長遠的輕工、紡織和建材原料,既可以部分代替磚、木等材料,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。秸稈墻板的保溫性、裝飾性和耐久性均屬上乘,經過技術方法處理加工秸稈還可以制造人造絲和人造棉,生產糠醛、飴糖、酒和木糖醇,加工纖維板等等。
發酵飼料
含有水分和糖分較多的秸稈是很好的飼料原料,尤其是玉米秸稈、小麥秸稈等。
發酵秸稈飼料要有以下步驟(以青貯為例):
1、把握好收割時間:制作青貯的玉米秸稈既不能收割太早也不能收割過晚。收割早時秸稈水分大,糖分少,發酵效果不好;收割過晚,秸稈水分和營養流失,青貯適口性差。一般密植青刈玉米在乳熟期,豆科植物在開花初期,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,甘薯藤在霜前收割。
2、快速運輸:玉米秸稈收割后要及時運至青貯地點,以防耗時過長造成水分蒸發,細胞呼吸及物料氧化作用造成營養損失。
3、料長合適:一般將原料切成2~3厘米,以利于裝窖時踩實、壓緊、排氣,同時沉降也較均勻,養分損失少。此外,切短的植物組織能滲出大量汁液,有利于乳酸菌生長,加速青貯過程。
4、撒料裝窖:5噸青貯物料用發酵劑1公斤。將青貯飼料發酵助劑用米糠(麥麩皮或玉米粉)按1:10左右的比例稀釋,噴水,物料水分調至60~70%,備用。水分合適與否判斷辦法:手抓一把物料,見水印不滴水,落地能散開卻可。將青貯原料的水分含量調至60~70%,然后開始裝窖,隨裝隨踩,一邊裝原料,一邊撒發酵菌劑,每裝30厘米左右踩實1次,尤其是邊緣踩得越實越好,盡量1次裝滿全窖。
5、蓋草封土:裝填量需高于邊緣30厘米,以防青貯料下沉。周圍用木板等圍好,2~3天下沉后除去木板,蓋上一層切短至5~10厘米,厚度約20厘米的青草,然后蓋土踩實,蓋土的厚度為60厘米,堆成饅頭形狀,拍平表面,并在窖的周圍挖排水溝。最初幾天應注意檢查,發現蓋土裂縫及時修好。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法制作青貯時,其他步驟與一般青貯相同,但應注意最后覆蓋塑料薄膜后壓土或壓上其他重物,薄膜應嚴格密封,防止漏氣。
一般青貯飼料發酵40天左右就可以飼喂了,要從上直下垂直分層取料,每次取10厘米左右,取完密封。初喂牛羊不習慣不愛吃,經過一段試喂調整,牛羊習慣后進行正常飼喂。